雲霄飛車
.jpg)
4/10/2025被裁, 4/21/2025收到內轉offer,4/23/2025訂4/26/2025機票回台灣。此刻(4/29/2025)的我,坐在高雄家旁的民生醫院病房裡,陪伴即將於隔天進行攝護腺肥大手術的爸爸,並記錄這一切。 找內轉 根據上次在死線前一刻被撈起來的經驗,六十天是一個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的找內轉長度。鑑於此,在得知裁員當下我立馬開了內部轉職網站開始投履歷。通常整個流程長這樣: 這次到上岸之前的11天投了27缺,拿到6個面試,最後決定跳到廣告組做AI Agent。 Fullstack -- Gmail Ads promotion tab Backend -- Google Chat Applied AI -- Google Health AI Agent Fullstack -- Google Home internal tools Applied AI -- Google Ads CRM Frontend -- Search 面試基本就是vibe check,聊聊之前做了什麼、對未來的組有什麼問題,再加上一些些技術大方向的簡單問題。唯一遇到一個上來就問技術的是搜尋找前端的組,直接掛掉,亂回答一通把對方唬得一愣一愣的,我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,我看對方也是不知道我在講啥XD 經過這一面真的確定我對前端沒什麼興趣。我的前端技術上就是可以把要求的東西搞出來的水準,完全沒有興趣深入下去,現在LLM一出來我直接被取代。 面試的組中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做Google Home internal tools的組,因為這是一個開在台灣的缺。我是抱著好玩的心態申請的,主要是想了解開在台灣的缺都在做什麼,薪水會長什麼樣。和主管的對談中得知,這個職位(L4 Mid-level SWE)是這個組要在台灣找的第一個員工,主要作為和美國組對街的窗口(美國組在Mountain View)並管理預計之後會在台灣招的3個L3工程師。真不愧是大Cost down 時代,連管理職這種也要凹。一般在美國這,通常是L6才管人,如果是讓L5管人的話,那也是為了試驗那個L5有沒有L6的能力而安排的,管得好,Project成功,下一個cycle就升等。現在把職位移到台灣就算了,連職位該做的事也要凹。 面的當下對方就直接說要我了,但我跟他說我需要時間思考一下,因為需要搬回台灣,這是一...